新闻

圆实常化论——从六大思维辩证佛教与各教 【连载之三】

(十二)「圆实佛教」对应有情日常

1. 按照《楞严经》所阐述的「一念不觉有无明,三细六粗三相续」的变化规律及其呈现顺序,以及《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宇宙法则,化繁为简,设以「一二三四」对应「七身功德」。

(1)宇宙起源,天地之始,归宗「真如」,此「真如」者,无形无相,无数无量,虽无形相,虽无数量,却具万法性具功德。强名为「一」。

(2)真如不守自性,「一念」不觉而有无明(生相无明),次第演变「业相、转相、现相——三细无明」,合为「四相无明」(「生、住、异、灭」四种无明),进而以「现相无明」为缘而有「六识」——「眼、耳、鼻、舌、身、意,六种识心」,此「一念」「三细」「四相」「六识」,亦有说为「受想行识」。由其皆从「一」有,故设为「二」。

(3)「转相」向前作用,带出「妙圆」(真如本性)中本具的「相性」而为「现相」;「转相」带着「现相」向后作用,复与「妙圆」(真如本性)中本具的「根性」(六根之性)「黏湛发妄」;反复作用与反作用——「流逸奔尘」,故而「交妄发生」「递相为种」,而有肉团身根,进而「世界相续」「众生相续」「业果相续」——「三相续相」,情与无情,人文世界,天地万法,「炽然成异」。设为「三」也。

(4)从「三二一」反闻:「三」由「二」变,则有「无量」;既由「二」变,「三」即是「二」,「二」亦「无量」;「三」「二」皆由「一」现,既由「一」现,「三」「二」即「一」;由「三二一」,初番否定,「无量」归「一」;从「一二三」出流,二次否定,否定之否定,「一」即「无量」;「三二一,一二三」,是则「三位一体」。

「三位一体」,由不得你,懂与不懂,信与不信,认与不认,法尔如是,原来如此!设为「正四」(总一二三,三位一体)。

(5)明悟「正四」:直从「三二一」,逆流溯源,背尘合觉;复从「一二三」,愿身再来,和光同尘;合「三二一,一二三」,源流不二,彻法底源;明悟真实,自性发心,「公忠体国」,为伟为圣,设为「觉四」。

(6)从「一二三四……」,不断增上品位,成就个体位圆满功德,设为「金四」。

(7)由「三二一,一二三……一二三四」成全体位大圆满功德——共产主义,设为「全四」。

2.对号入座,例行对应:

(1)「如」者、「阿」者、「空藏」「无相」「法身」,对应「一」。

(2)「是」者、「弥」者、「识藏」「识相」「报身」,对应「二」。

(3)「我」者、「陀」者、「不空藏」「无不相」「色身」,对应「三」。

(4)「如是我」「阿弥陀」「如来藏」「一实相」「正身」,对应「正四」。

(5)「闻」者、「佛」者、「觉藏」「觉相」「觉身」,对应「觉四」。

(6)「如是我闻」「阿弥陀佛」「金藏」「金相」金身」,对应「金四」。

(7)「大方广佛」「如来佛」「全藏」「全相」「全身」,对应「全四」。

(8)「化」者,无机不被。

分述二•(十二)

正觉不离世间觉,离开世间没有觉。

没世没觉觉何觉,谈玄说秘皆邪觉。

正觉邪觉皆自觉,正邪受用不同觉。

世人苦苦累邪觉,故而辗转觅正觉。

正邪只在一念觉,发明当下解脱觉。

此「十句十五觉」歌,从辩证思维,利用自性智慧,认知真实之理。所谓「依智不依识」「实践出真知」。

(十三)「圆实佛教」对应无情万物

1. 再以「波粒二象•双缝实验」为例,类比天地万法。

(1)波前粒后,波后粒前,空无之相,是名「无相」。

(2)波动虚形,物理现象,无实质性,是名「虚相」。

(3)粒子实形,物质存在,形实可参,是名「有相」。

(4)三相宛然,非彼非此,即彼即此,是名「正相」。

(5)定业尽时,日月薄蚀,无情转情,即可比照:「觉四(觉相)」→「金四(金相)」→「全四(全相)」→「化」之次第。

2.对号入座,例行对应。

(1)「如」者、「阿」者、「空藏」「无相」「法身」,对应无情「无相」。

(2)「是」者、「弥」者、「识藏」「识相」「报身」,对应无情空有一体之「虚相」。

(3)「我」者、「陀」者、「不空藏」「无不相」「色身」,对应无情「有相」。

(4)「如是我」「阿弥陀」「如来藏」「一实相」「正身」,对应无情「正相」。

(5)「闻」者、「佛」者、「觉藏」「觉相」「觉身」,对应无情转有情后「觉相」。

(6)「如是我闻」「阿弥陀佛」「金藏」「金相」「金身」,对应无情转有情后「金相」。

(7)「大方广佛」「如来佛」「全藏」「全相」「全身」,对应无情转有情后「全相」。

(8)「化」者,无机不被。

分述二•(十三)

比同《华严》「情与无情,同圆种智」之旨,《楞严》更具情与无情,互相转变之义;但是,若离现代哲学之辩证及科学实验佐证,仍难让人信服「无情亦情、无情即情」——这种「爆炸性」思维、「颠覆式」否定、「玄幻术」变化、「钢铁般」肯定的超级理念!

我们应该感恩现代哲学和现代科学,帮助我们认识和正信不可思议的佛法。

需要提及的是,「人为万物之灵长」,无情的成就,须依有情之缘。所谓「依报随着正报转」,所以,我们人类任重道远,责无旁贷!负有教化天地、广度众生之神圣使命!

此从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归宗自性智慧,直透宇宙源底、根本、最末、最下、最难思议一着,奠基绝对、无漏真理!

圆实佛教对应情与无情、天地万法,辩证至此,已由「圆实佛教」,牵线佛、哲、科、马、恩、国(分二)、伏羲、道、儒、犹、宗(分基督、天主、东正三门)、伊斯兰、有情、无情「十七宗门」(国教分二、宗教分三,故有「十七宗门」);此从六大思维出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立足各家宇宙本体论「实际理地」,初步圆成宇宙本体论,似可拟名「圆实常化论」,简称「圆实论」。

「圆」者,圆融圆满圆通,天地万法,不漏一法,不舍一人,不失一时,不缺一处;「实」者,本土风光,真实不虚;「常」者,无始无终而现始现终,常恒不变而现常现变;「化」者,化人、化事、化天、化地、化一切……否则,一切免谈。

此义应该不违马克思「宗教」「总理论」之理,无乖恩格斯「最初来源」之义。话虽如此说,诸家大员面前,笔者不敢自肯,唯请同仁共商,笔者尽力修正。虽是共同商酌,并非全无自家分寸,今者和盘托出,以供诸位参酌:

1.宇宙研讨对象——「天地万法」,「圆满」也,无漏无缺也;

2.宇宙本来面目——「法尔如是」,「真实」也,不虚不假也;

3.万法来龙去脉——「缘起性空」,「恒常」也,不生不灭也;

4.万法变化规律——「随心应量」,「应化」也,现生现灭也。

圆实常化论十七宗门对照表

说明:

1.此依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历史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和法制思维,将「圆实佛教」宇宙本体论分别对应相关教派宇宙本体论,而成「圆实常化论十七宗门」,证信于天地万法。

2.宗教合耶稣三教(东正教、天主教、基督教)三家,故将表内「十五宗门」,说为「十七宗门」、「一化」=「无量化」。

3.国教,国家主导教育义,含国家历任领导人哲学社会科学理论。

三、综述

十月革命,不仅给中国带来革命火种,也给资本帝国种下善种;近百年来,伴随马克思主义的影响,面对觉醒了的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各国内部劳资关系大多得到良性改善,无产阶级及其劳苦大众日渐认可并且趋向恩格斯设想的「和平、议会、非暴力斗争的道路」(开国领袖说为「呼声革命」「无血革命」);尤为久加诺夫领导下的俄共,近几年来的议会道路,已经、并且正在取得实质性进展;帝国、资本财阀,在其国内亦渐趋于理性;人类总体素质,已远胜于旧时蒙昧。不过西方国家,只是将之归为「天主仁慈」「上帝博爱」……云云。

值得注意的是,宗教影响力始终不容小觑:当今世界人口总数75.6亿,信教人数近63亿,占比83%,而且影响范围及其力度有增无减。

无宗教信仰者不足12亿,中国占有10亿左右,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事!

毋庸多虑,共产主义世界观,本来就是「圆实佛教」「圆实宗教」——宇宙本体论;共产主义人生观,亦无异于「权小佛教」「权小宗教」道德观;社会主义管理体制,几乎等同各宗教派行持规则。只在名相、说法,各是其是;而其理念、行持,大同小异。

遗憾的是,千百年来,各党、各派、各教、各宗、各界,几乎无一例外地将各自祖师之宇宙本体论,束之高阁,形同虚设,而成「绝」学;执其「方便论」「权宜说」而为宗旨、准则。枉将揭示宇宙本体规律的绝对真理,庸俗为人生观的相对真理,试问世界安能太平?

如我开国领袖扼腕悲叹「虽有智者、勇者愿做中流砥柱」,而在专制「桎梏」之下、科学蒙昧年代,「几人执著于真理?几人探求于本源?」纵有呼吁、呐喊,何异「闹市之人语,瀑下之鱼鸣」,古今中外能有几人将之当个事哉?

今逢公有体制已经现行百年;科学文明亦已长足发展;所谓「玄秘」「奥藏」的真理,亦随水涨船高而崭露头角;笔者为《党章》「理论创新」「开拓创新」所鼓舞;积二十年心血,而成《圆实常化论》(简称《圆实论》)一文,而又不敢自肯,恳盼党政大员、大德高僧、专家同仁慈悲斧正!虽是不敢自肯,并非全无自家分寸,若有不尽然处,笔者愿与诸君共斟共酌。期望地球人类,珍惜累劫难逢之胜缘,了却无量先贤之夙愿,将此尘封沙劫之「绝学」,「立心」「立命」于「万世太平」。

四、设问

或问一:

印广法师,佛说万法平等,你为什么只把《法华经》说为唯一佛乘?

答:

一、《法华经》是「唯一佛乘」乃是佛说。佛若未说,我不敢说;佛既然说,我也不敢不说。

二、「万法平等」亦是佛说,那是先说、始说;「法华经王」乃是后说、终说。譬如世法,前期立法,后期修法,依新法还是依旧法?再如父母,平时有说,临终又说,当依何说?印广只敢依于新法,依于父母临终之说。

三、《法华经•方便品》世尊自述初衷:奈于法华难信,而轻慢者、不信者必获重报……佛拟涅槃,不敢说法,正犹豫间,无量老古佛劝他不要圆寂,教他用三乘权法(藏、通、别三乘菩萨法)作为方便引导,先结法缘,再传法华;并于一百多处将三乘菩萨法(三法印)与唯一佛乘(一实相印),严格分别,叮咛告诫。佛陀苦衷,我们应该体谅,不应揣着明白装糊涂,辜佛误众,到得头来,沉沦受报。

四、《法华经•见宝塔品》「如来不久当入涅槃,佛欲以此妙法华经付嘱有在。」一锤定音、一目了然,不是吗?

或问二:

某省某市某区佛协会长,找出十本佛经,都有说为经王,您作何解?

答:

一、法有普遍性、个别性之分,不可主、次混淆、相提并论。

「法华经王」以《法华》《楞严》「二经」为「一经」,「二王」为「一王」,以目合纲,以纲张目,不仅说其然,且说所以然,「辩解」于「万法」、「确证」于「一念」,「普遍」于时时、事事、处处……而为十方「唯一」、三世「无二」、「唯一佛乘」;非同余经「说」王,只是抽象肯定,并无具体辩证,让人只知其然,昧所以然。

《法华经•方便品》并以「为诸众生类,少智乐小法,不自信作佛,是故以方便,分别说诸果……今我喜无畏,于诸菩萨中,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解释余经称王的无奈之举。亦于《楞严经•卷三》连续七次,说诸「余经」,「但有言说,都无实义」。有谁见过,佛于「余经」说过「此经」「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于此比较,可见谁「王」?其一也。

二、法因时宜,以后正前,且须内部会议,外界见证,取信天下。

《法华经》「殿后」八年,真实说「王」;《涅槃经》殿最后天,方便「说王」;涅槃之会,只限佛陀常随弟子、龙天护法,无异「家会」;法华之会,十方佛土无量分身诸佛参会,远古多宝如来光临法会,共同见证释迦牟尼宣言「如来不久当入涅槃,佛欲以此妙法华经付嘱有在」。可见「法华经王」,独具「法律」效力。

于此比较,可见谁「王」?其二也。

三、说有泛、专之别;不可轻、重倒置,舍本逐末。

余经「说王」,轻描淡写,泛泛而谈,总其十经说王,三千多字;「法华经王」,合《法华经》《楞严经》二经说王、辩王、证王、立王、传王,十四万字,但见重彩浓墨之处,不乏「风起云涌」之慨!猛听「高谈阔论」之际,不输「石破天惊」之撼!

于此比较,可见谁「王」?其三也。

四、说有破、立之规,存留之要,不可等闲视之。

余经只立不破,自说自王,未见有贬他经一句,更无有贬此经半字;此经不避嫌忌,直抒胸臆,唯我独尊,否他一切;尤于「第二十三品」,更以十喻,赞「此」「经王」为大、为高、为父、为王、为最;称「彼」诸经为小、为低、为子、为臣、为末。

于此比较,可见谁「王」?其四也。

五、说有显、突之用,事关成败,不可麻木不仁。

(一)《法华经•如来神力品》「若经卷所住之处」「是中皆应起塔供养」,乃为千经万论,唯独仅有。

(二)《法华经•方便品》颁布行人自己给自己授记的政策「自知当作佛」;《法华经•法师品》制定行人自己给自己授记的原则:「又如来灭度之后,若有人闻妙法华经,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随喜者,我亦与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法华经》第三、第四、第六、第八、第九等品记载舍利弗、摩诃迦叶、富楼那等五、六起人众「自记」「请记」,佛予「准记」并加「满记」的真实盛况,亦为千经万论,唯独仅有。

(三)《法华经•从地涌出品》记载「从地涌出」「无量」「恒沙」「众菩萨」发誓来我娑婆护《法华经》,亦为千经万论,唯独仅有。

(四)《楞严经》末页,身犯四重十波罗夷穷凶极恶之人,临终「瞬息」,闻此妙法,诸罪销灭,即生佛国,亦为千经万论,唯独仅有。

(五)《楞严经•卷六》佛陀文殊,双簧和合,共判弥勒、普贤、势至等二十四圣所代表的无量法门「云何获圆通?」(怎么能成就),亦为千经万论,唯独仅有。

(六)《法华经•分别功德品》记载佛说「如来寿量」,为时几分钟,恒沙会众,当下证果:下起罗汉、辟支;中经菩萨诸位;上到十地、等觉。亦为千经万论,唯独仅有。

于此比较,可见谁「王」?其五也。

六、说有预警之力,人命关天,因果不空,不可视同儿戏。

(一)《法华经•法师品》佛说:骂法华人比骂佛陀「其罪复过彼」;赞法华人比赞佛陀「其福复过彼」;「我所说经典无量千万亿,已说、今说、当说,而于其中,此法华经最为难信难解」「此经是诸佛秘要之藏」「诸佛世尊之所守护」。而对法华人众「如来则为以衣覆之,又为他方现在诸佛之所护念」。

(二)《法华经•譬喻品》佛说「若人不信,毁谤此经,则断一切,世间佛种」「或复颦蹙」(皱皱眉头),「入阿鼻狱,至无数劫」,复为病畜、苦畜、残畜、病人、残人、霉人……

(三)《法华经•法师品》「而此经者,如来现在,犹多怨嫉,况灭度后」。言外之意,我肉身佛住世,都这么多人抱怨、嫉妒;何况佛灭度后,后人传此妙法,该有多难!

(四)《法华经》末页,佛告诫之,若说法华人过「若实,若不实,此人现世得白癞病;若轻笑之者,当世世……(各种残疾、怪病)」,亦为千经万论,唯独仅有。

于此比较,可见「谁王」?其六也。

综上所述,谁为真王(了义说王),谁为假王(方便说王),岂非一目了然?

或问三:

印广法师,你为何将《法华经》与《楞严经》说为同一部经?

答:

此乃三世诸佛钦定,十方菩萨共论。非是人说、天说、他说、我说;非是一宗、一派、一时、一地之说。

又问:

其事根据何在?

答:

一、《楞严经•卷一》有「如来青莲华眼」之说。

二、《楞严经•卷五》佛偈「是名妙莲华,金刚王宝觉」「闻诸如来宣妙莲华,佛知见地,我先证明」。

三、《楞严经•卷六》有「即时天雨,百宝莲华」之说。

四、《楞严经•卷七》中关于楞严道场的建设,佛陀十申「莲华」,寓、喻「楞严大定」,并现瑞相,「尔时世尊,从肉髻中,涌百宝光,光中涌出,千叶宝莲,有化如来坐宝华中……」,足见二经血脉相承,皮肉一体,筋骨连接。

五、《楞严经•卷八》佛陀钦定《楞严经》经题为「大方广妙莲华王」。

六、《法华经•譬喻品第三》「尔时,舍利弗踊跃欢喜,即起合掌,瞻仰尊颜,而白佛言:今从世尊闻此法音,心怀踊跃,得未曾有。所以者何?我昔从佛闻如是法,见诸菩萨受记作佛,而我等不预斯事,甚自感伤……我等同入法性,云何如来以小乘法而见济度?」说明当年对菩萨所讲的《楞严经》就是现在所讲的《法华经》;告知行人,佛陀当年,一边以权小教乘引导「初学」;一边以《楞严经》(《法华经》)增上「宿学」;最后八年,强令「诸学」统归《法华经》(《楞严经》)。

再问:

佛陀虽如此说,道理何在?

答:

《法华经》是纲,《楞严经》是目,纲举目张。

《楞严经》举《法华经》之纲,为《法华经》开路、筑基。依正、反两面辩证,从最敏感的五蕴(色受想行识)入手,中经六入(眼耳鼻舌身意)、十二处(六根对色声香味触法六尘,而成十二处)、十八界(六根对六尘,产生眼耳鼻舌身意六识,而成十八界),最后回头,复从基础四大(地、水、火、风),重入三大(空、见、识),次第展开,揭示「如来藏妙真如性」「胜义中真胜义性」,而成「一心三藏」正门正法、摄归「如是我闻」→「十如是」义→启蒙大教→辄有「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法华经王」万法之「父」。

《法华经》总持《楞严经》之理,高度概括、充分肯定、反复强调、殷切劝导,乃至强制,依《楞严经》法理而修。遂有「大佛顶」之谓、「如来密因」之诀、「修证了义」之妙、「诸菩萨万行」之「首」、之「楞」、之「严」!

《楞严经》为「形而下」→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七大→会相归性(空如来藏)→即性周遍(不空如来藏)→性相不二(空不空如来藏)→化现万法→圆满「法华三昧」。

《法华经》为「形而上」→「真心实性」→全面概括→充分肯定→反复劝导→受持「楞严大定」。

二经关系,细心阅读,不难发现。

复问:

既如汝说,一经何有二名?

答:

一代时教,机分五时。

一、前四之时,祖师机智,综合佛陀「五种经题」提示,而作《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之经题,巧以「二十字义」,蕴摄「法华奥典」,而为「法华经王」「筑基」(详见印广法师《法华经讲记》第一讲「莲华三部曲」)。

二、第五之时,佛陀金口题名——《妙法华经》,高度概括、充分肯定「第一希有」「难见、难解、难信、难知」之法,复以《妙法华经》,重为《楞严经》「亮牌」!二经互为「别名」足见佛陀用心良苦。

三、果真读懂二经义理,一经即二经,二经即一经,有何说处?如上所解,若是当年,现场学人,自无所惑;时过境迁,后学之人,竟生疑惑,亦是常情;尤为遗憾的是,佛陀涅槃以后,《楞严经》曾被印度藏匿国库一千多年,更使二经,形同陌路,加之佛门规则,一门深入,致成千古「骨肉分离」悲剧!

笔者感慨智者大师当年,为圆《法华经》而求《楞严经》西来,建台日日礼拜,一十八年未果;今者《楞严经》来华已千数年,而我法华门人,竟有视之为他宗者!

就情而言,辜佛负己,亦乖智师初衷;

就理而言,有纲乏目,难臻法华圆满;

就事而言,逆天背道,因果饶过谁人?

印广有心,合刊二经,还要看看未来形势发展如何。

或问四:

开国领袖是无神论,你怎说他信佛?

答:

一、是他自己信佛,不是印广说他信佛。

二、他不仅信佛,他还学佛。开国领袖纪录片第五集公开了他在世研究《法华经》《心经》等诸部佛经的史实。

三、他不仅学佛,他还做佛:

(一)《心之力》有「宇宙即我心,我心即宇宙」,这是圆教佛。

(二)《心之力》有「心生种种法生」,这是别教佛。

(三)《心之力》有「心灭种种法灭」,这是通教佛。

(四)他老人家,住世一身正气,离世两袖清风,一生公忠体国,未留儿女分文,这是藏教佛。

四、他是无神论者,没错!佛也是无神论者,不假。

佛将「神仙天众」归类六道众生,并将其教判为佛门内凡。佛不是神,神不是佛;无神论不是无佛论,有佛论不是有神论。

佛者,觉义。佛是觉悟了的人,觉悟了的人是佛,人民领袖是佛,革命英雄是佛,劳动模范是佛;不能用被迷信绑架了的「佛」和「神」,说佛、说神、说人、说事。

再问:

可是有说,「宇宙即我心,我心即宇宙」是宋朝陆九渊所说,怎能作为领袖之说?况且,那是唯心主义。

答:

(一)话语权属之辩证

1.陆九渊说过此话,真实不虚。

2.任谁先说,或谁后说;谁接过说,就认谁说。这是天下公理、人之常情!

3.何况领袖接口,自有深义,研究、宣扬才是。

4.如果前人正理、正言,后人引用、善用、大用,却不能够认可于后人;那么前人反理、反言,后人引用、反用、恶用,也不能够定罪于后人?

(二)法义之辩证

1.《领袖自传》提到《心之力》时,有说「那时我还是个观念主义」。

(1)查阅传统解义:靠印象和经验树立理论,就是观念主义。观念主义并非「唯心主义」。

(2)领袖没说他是唯心主义。

(3)也没见有权威方面将之「观念主义」说为唯心主义。

(4)不管谁说、自说、怎样说,「宇宙即我心,我心即宇宙」不是唯心主义,亦非观念主义,这中间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如同特朗普是帝国主义,他唱「社会主义好」,断不可将「社会主义」说为「帝国主义」。

「宇宙即我心」乃「唯心主义」,「我心即宇宙」乃「唯物主义」。二者非此非不此、非彼非不彼、非此非彼、即此即彼。正为「辩证唯物主义」「对立统一论」,佛家说为「不二法门」「心物一体」。

(三)历史与现实之辩证

1.堪称「救世奇文」的《心之力》已经流通十年。朝野上下,至今未见有说「宇宙即我心,我心即宇宙」为所谓的「唯心主义」。

2.二零二二中国教育电视台(CETV1)的《诗意中国春节晚会》,侯京健先生将《心之力》重点「宇宙即我心,我心即宇宙」朗诵天下。朝野上下,亦未有见对着「宇宙即我心,我心即宇宙」,说长道短。

3.怎就印广论文当下,就要作为「唯心主义」理论?

又问:

可是,他自己说他并不信教哇。

答:

是的。他是说过他不信教。那是说他不信权小宗教。

再问:

何以见得?

答:

《心之力》第三部分第九段,他说「佛曰: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故印度佛教亡于消极心灭」。他明确否定「权小佛教」中那种「执空昧有」「执性昧相」「遁世无为」的通禅教派。但是,他提倡「心生种种法生」的「积极心生」佛教,并于第十段明确肯定「释迦明之,故说三乘,明心而不愚」。而最胜之说,还在全文首段「宇宙即我心,我心即宇宙。细微至发梢,宏大至天地。世界、宇宙乃至万物皆为思维心力所驱使」。

今将此段文义,试与「阿弥陀佛」对应:「我心」,「阿」也;「思维心力」,「弥」也;「宇宙」,「陀」也;「心之力」,「阿弥陀」也!

此正释迦牟尼一代时教之「唯一佛乘」「唯一真实」「唯一大事」「一心三藏」「诸法实相」「如是我闻」「阿弥陀佛」!

笔者探讨:古之佛菩萨,岂非今之共产主义者?今之共产主义者,岂非古之佛菩萨?否则,历史与现实,如何既相回避、又相印证?

四问:

总书记说「我将无我」,那也是「消极心灭」?

答:

NO!当知「我将无我」,紧接其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可见,他的理论不是「执空昧有」「执性昧相」的「权小宗教」,而是「即空即有」「性相一如」的「圆实宗教」(可与上述「阿弥陀佛」等诸多佛教名相一一对照)。

印广法师

2022.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