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韵新章,探索艺术赋能乡村振兴新路径——中国音乐学院“江边红韵”实践团赴蒲江县实践记录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内容提出的“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落实“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中国音乐学院引导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组织开展以“艺术赋能乡村,支教服务社会”为主题的暑期实践活动。其中,由艺术管理系、音乐学系、声歌系、教育学院多名学生组成的“江边红韵”实践团在指导教师林方的带领下,于7月21日-7月29日在成都市蒲江县开展暑期实践活动,探寻当地文化资源、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共创蒲江红韵新章。
(中国音乐学院“江边红韵”暑期实践团 欧书廷摄)
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是盘活乡村资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蒲江蕴含着丰富的红色文化、传统民俗、特色农业、绿色生态等多元文化资源,走在乡村振兴的前列,近年来先后获评全国首批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等称号。“江边红韵”实践团从这里启程,探寻以艺术赋能彰显新时代乡村之美的建设路径。
赓续红色血脉,传承革命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成都市蒲江县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成都战役在此打响。参观成都战役纪念馆,听蒲江县宣传部门负责人介绍“一馆一基地”的建设目标,随西来镇镇长、铜鼓村书记研习当地近现代史,实践团成员深受启发,思考如何对现有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有效开发与创新转化,深挖成都战役精神,结合时代发展热点,以艺术形式创新转化红色资源,融情聚智,强民铸魂。
(成都战役纪念馆雕像 欧书廷摄)
(实践团在西来镇铜鼓村调研 石骏妍摄)
夯实农业基础,注入文化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实践团走访蒲江丑橘、猕猴桃、雀舌种植基地,深感蒲江县积极培育新业态,推动产业振兴的信心及决心。以铁牛村为例,在新老村民的不断努力下,形成了以生态农业产业园为核心的多个产业园,践行着农业种植与生态环保共生的运行方式。农业衍生产品丰富多样,但其文化内涵有待挖掘提升,艺术融入农业,赋予农产品文化价值,将有助于农业产品创新,延伸产业链。
(实践团观看丑橘宣传片 欧书廷摄)
(铁牛村 石骏妍摄)
实践团还走进明月村、国际田园生态商务区。明月村将乡村陶艺、扎染手艺诸多文化元素融入乡村建设,打造一批独具特色的文化景观、文创街区,吸引了越来越多有影响力、有创造力、有情怀的企业或个人参与乡村振兴;成都(蒲江)国际田园生态商务区立足于丰富的乡村生态资源建设多功能产业园区,秉持低碳、绿色、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是创新城乡融合发展方式的具体体现。
(成都(蒲江)国际田园生态商业区 欧书廷摄)
(明月村甘溪镇综合示范点 石骏妍摄)
(明月村蓝染工坊 石骏妍摄)
重视生态美学,音乐赋能田园。实践团前往成都市蒲江县云顶水乡旅游度假区,感受自然营造下的美学环境;走访古琴作坊及当地音乐文化工作室,了解当地传统音乐发展。7月25日,实践团与当地政府与音乐人共同举办“乐动蒲江·云端音乐会”,学生们从自然景观、田园风光、情感寄托等方面选曲,在云顶水乡田园民宿度假区深情奏唱,反响热烈。为进一步推动音乐走进乡村,融入田园,实践团还将助力古琴坊提升授课水平,加大传播力度;参与民宿集群演出场所兴建计划,与当地民间音乐人合作,创作适配田园风光的音乐,融情于景。
(蒲江三千院古琴民宿)
(蒲江县云顶水乡旅游度假区 史婧摄)
(“乐动蒲江·云端音乐会”海报)
(实践团音乐会汇演合照 欧书廷摄)
(演出现场图 欧书廷摄)
中国音乐学院“江边红韵”暑期实践团,通过此次蒲江实地考察调研、亲身践行乡村文化建设,探寻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之路:深挖红色资源、融通文化农业、音乐赋能田园,未来还将持续深耕,为蒲江乡村振兴提供不竭艺术动能。
(作者:林方 吕艺佳)